我们正从一个依赖有形资产的工业经济,迈向一个由无形资产驱动的知识经济。
厂房、设备、存货
10%
品牌、专利、代码、创意
90%
*数据来源: 标准普尔500强公司资产统计
企业发展离不开资金,而获取资金主要通过“出让股权”或“承担债务”。
通过出让公司部分所有权(股份)来获取资金。例如引入风险投资(VC)。
以借贷方式获取资金,承诺在未来偿还本金和利息。银行贷款是其最主要形式。
为何最具创新力的“轻资产”公司,却常常在银行贷款时步履维艰?
过度依赖土地、房产等有形资产,而这正是科技、文创等公司的短板。
风控模型看重历史财务数据,难以衡量和定价品牌、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未来潜力。
繁琐的审批流程与漫长的等待,无法匹配创新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资金需求节奏。
知识产权(IP)不再仅仅是法律文件,它们是企业核心价值的载体,正成为可融资的新型资产。
对发明创造的独占权,是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力的直接体现。
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志,是品牌价值和市场信誉的凝结。
对文学、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,特别是软件著作权,是数字经济的核心资产。
知识产权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,一系列顶层设计为市场发展保驾护航。
明确提出“完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”,从国家层面为知识产权融资定下基调。
为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松绑,鼓励他们大胆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,消除后顾之忧。
国家大力扶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而知识产权正是这些企业最核心的资产,融资需求巨大。
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,对知识产权贷款利息进行补贴,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,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。
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,知识产权金融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指数级扩张。
3098亿
2021
4869亿
2022
8540亿
2023
我们超越孤立、静态的资产估值,转向对企业动态、综合竞争力的评估。
评估研发实力、专利布局、技术壁垒与创新潜力。
评估品牌强度、市场定位、客户忠诚度与声誉。
贷款决策基于企业技术与市场双重价值的深度研判,而非单一的评估报告数字。
一款结构清晰、条款明确、为成长型企业量身定制的创新信贷产品。
首创“技术+品牌”综合评估,接受混合抵押,最大化企业无形资产价值。
“专精特新”、高新技术企业、品牌驱动型企业。
最高 3000万 人民币。
1-3年,支持循环额度、无还本续贷。
最高 40%,差异化定价。
主动协助客户申请政府贴息,大幅降低实际融资成本。
我们直面行业“三难”痛点,并构建了一个多层次、系统化的风险管理生态。
通过“技术+品牌”混合评估模型,结合内外部专家,形成公允、全面的价值判断。
制定多层次处置预案,优先协商重组,探索“反向许可”等创新模式,而非简单变卖。
严格的贷前尽职调查,从源头有效过滤“垃圾专利”和低价值品牌,保证资产质量。
“品信保”不仅是一款信贷产品,更是对21世纪企业价值的重新认知和金融回应。我们邀请中国的创新者与品牌领袖,共同开启增长的新篇章。
我们的专家团队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